晋商聚集洛阳除了茶洛阳茶城叶还为了关羽
9月3日,“走万里茶道 看开放发展”采访团走进河南省洛阳市,探访这个汇集陆上丝绸之路、“万里茶道”、洛阳茶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城市。
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告诉记者,“万里茶道”选择从洛阳经过,与这里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。“洛阳以南有宛洛古道这条官道可通行,茶叶从赊店上岸后,可经方城、汝州等地运至洛阳。到了洛阳,离山西就很近了。洛阳茶城”
采访团在洛阳潞泽会馆参观时发现,这里不仅是潞泽会馆遗址,也是洛阳民俗博物馆所在地,下辖洛阳民俗博物馆、洛阳匾额博物馆、洛阳老子纪念馆、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。不远处的洛阳山陕会馆内,设有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。
“船车贾贩,周于四方”,古代洛阳商业十分发达。明清时期,仍有“九州八府数洛阳”之说。商人们营建店铺、会馆,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。
在洛阳山陕会馆、潞泽会馆,我们从一块块碑刻上看到,明清至民国期间,仅秦晋两地商人在洛阳南关一带经营的店铺就有五六百家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茶商。洛阳茶城
洛阳山陕会馆文物保管所所长孙红飞介绍:“经过对会馆内碑刻的整理,我们发现有大量茶商捐资支持会馆的经营与建设,足以证明当时洛阳茶叶贸易的繁荣。”
记者从洛阳市旅游部门了解到,当前,洛阳市搭乘中国大运河、丝绸之路申遗成功,“万里茶道”获准申遗的快车,正在建设博物馆之都。
孙红飞告诉记者,洛阳山陕会馆将改建为“万里茶道”博物馆。“我们将通过实物陈列、与观众互动等形式,对‘万里茶道’沿线的茶文化进行展示,把‘万里茶道’的辉煌写入洛阳的未来。”
9月2日,采访团一行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山陕会馆看到,馆内正殿供奉的就是关羽坐像。洛阳关林,这个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,历史上也是晋商们开展各种活动时的主要聚集地。洛阳茶城
关林景区讲解员张梦洁告诉记者,洛阳茶城贩茶之路千里迢迢,其间的风险意外不可预估。洛阳茶城请一位神灵佑护,祈求路途顺遂,成了晋商们出发前的必要程序。
千余年来,关羽在人们心目中既是财神,又是保护神,并以忠勇仁义受到人们的爱戴,再加上他与晋商系山西同乡,于是便成了晋商寄寓求财保平安祈愿的不二人选。
在那个茶道兴旺的年代,晋商凡出程商旅,必系马以敢瞻;取道缙绅,须停骖而展拜。晋商生意做到哪里,关庙、会馆就建到哪里。商人们常常以关庙为中心,设供戏楼,聚集拜祝。晋商把关公作为一个精神图腾,反映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和做人操守。
张梦洁说,清代以来,晋商出于对关羽的崇奉,经常在关林举办祭祀活动。洛阳茶城关林在修建、修缮过程中,经常有晋商出资,院内现存的大量古碑上有详细的记载。关羽是行商坐贾讲仁义、重然诺的道德榜样,关林也因此成为中外商贾尤其是晋商的情感凝聚之处。
起源于关林庙会的洛阳关林批发市场已有400余年历史,是全国知名的工业品批发市场。随着《洛阳市加快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》的出台,关林市场即将进行改造升级,继续发挥商贸中心作用。